本报记者 徐凯 余蕾蕾
进入十一月份沈阳市市场监管部门、税务部门牵头,运用大数据系统对失信、失联、经营状态异常、严重违法状态、吊销状态企业予以排查。对高风险企业纳入重点监管,提前预警,进一步消除监管风险隐患。
近些年随着国内、国际经济形势变化,很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,这就要求部分企业退出市场。对于部分企业失联、走逃,造成企业经营状态异常、严重违法甚至吊销的企业,形成了一些“僵尸”企业对于诚信社会建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。国家发改委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、国家税务局、央行等部门联合发布《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》,实现了多部门联合惩戒,使失信企业寸步难行,相关的高管、法人也有明确的惩戒措施。
以前的企业监管存在很多弊端,监管手段单一,特别是对于长期处于经营异常、吊销状态企业,监管效果有限。沈阳大数据的应用极大地加强了监管的效果“通过企业全景画像和族谱,可以方便查找违法企业关联行为,深挖违法线索,达到‘查处一批案件、打掉一个链条、净化一个行业’的执法目标。”沈阳市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一处工作人员周静介绍,监管方式方法的创新,提升市场监管效能,实现精准监管、审慎监管、智慧监管和综合监管,解决了一些“老大难”的监管问题。
十一月份开始市场监督管理部门、税务主管部门,对于长期经营中经营异常、严重违法、吊销企业、失信企业开展巡察工作,需要相关法人、财务负责人和公司高管予以积极配合,切实落实《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》,建设诚信社会。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